借力大数据,深圳交管迈入3.0时代

2015-10-23 11:57:02 阅读 10607
深圳交警智能指挥中心民警工作中。南方日报记者
深圳交警智能指挥中心民警工作中。南方日报记者 鲁力 摄

日前,深圳交警通过大数据分析,锁定一辆连续多次占用应急车道车辆,开出共计处罚6.9万元的单项交通违法最高罚单。图为深圳交警视频监控。资料图片
日前,深圳交警通过大数据分析,锁定一辆连续多次占用应急车道车辆,开出共计处罚6.9万元的单项交通违法最高罚单。图为深圳交警视频监控。资料图片

假如有一天,你不能网购、无法参与婚恋网站相亲、找工作也屡屡被拒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很有可能是你在深圳街头多次闯红灯而被交警列入失信名单。

这样的场景今后或许不会陌生。今年9月,深圳交警开放了部分市民与非机动车重点交通违法数据,与第三方征信企业合作建立征信系统。这也提醒公众,今后各种交通行为需要多加留意了。

业界认为,这是深圳交警尝试将其公共数据开放应用,推动社会参与交通管理的最新尝试。

近年,信息革命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技术条件,政府越来越意识到大数据的重要性,将“互联网+”作为未来发展方向。摆在深圳交警面前的重要课题,是如何整合与开放大量交通数据,为交通管理模式革命做准备。

南方日报获悉,今年来,深圳市交警局开始“玩转”大数据,成立情报中心,专门负责大数据分析,以此来引导警务执法,改变了以往经验决策模式。

“我们的未来是八个字:开放合作、共享共治。”深圳交警局情报中心的邓伟军警官思考得更远,他向记者强烈推荐《大数据》,认为多个部门应共同建立大数据平台。

南方日报记者 李荣华

变革:循数管理开始取代经验判断

今年8月,国人被正儿八经的深圳交警的一条新闻逗笑了。

深圳交警在官方微博发布“十二星座酒驾排行榜”,对2012年9月至今查获的2795名酒驾人员的星座进行了排行。其中,天秤座、处女座、天蝎座上榜,成最爱酒驾的三个星座,白羊座为最不喜爱酒驾的星座。

酒驾星座只是深圳交警宣传交通文明的一种宣传策略而已,而记者发现,其重点内容是对行人冲红灯开展“绿马甲”行动大数据统计,交警部门统计了近万宗交通违法行为人的年龄、籍贯、性别、每日时间段分布,发现男性普遍比女性更爱闯红灯,18至50岁的人群是闯红灯的绝对主力。

此后,深圳交警推出一系列耳目一新的内容,彰显出大数据“小试牛刀”于交通领域的无限前景。

回溯历史,深圳交警自上世纪80年代特区成立到上世纪90年代,是交通管理1.0时代,那时是人工管理为主。

1997年,全国第一套电子警察在深圳研发使用,交通管理2.0时代来临,它以科技信息化为主,原来是登记册子,接报警靠纸质开单,现在全部信息化,路面交警不用带纸笔,靠一台“警务通”就行。这就提高了警务效能,有利于工作监管。

从2013年至今,大数据、“互联网+”等业态出现并深入,深圳交通管理以大数据为支撑,开始尝试让多领域的业务嵌入联通,3.0时代来了。

这也跟近年深圳智慧城市建设分不开。在这座创新之城,传感器、移动终端、全球定位系统、地理信息系统、云计算、大数据处理等技术逐步成熟。现在小到停车场、大到运营商,等都收集了大量数据,政府部门更是沉淀了更多的公共数据。深圳交警部门也是数据生产大户,其一天大概产生几TB级数据量。

今年8月开始,外界留意到深圳交警频频采用大数据参与交通执法工作,而情报中心透露,该中心早在今年年初就已经成立,此前七八个月也并非蛰伏期。前半年工作主要是做决策支撑和内部管理,后来做交通违法信息整合,所以,看上去8月开始,深圳交警大数据工作骤然爆发,情报中心部门也横空而出。

今年开始,深圳交警警务模式,开始从决策者经验判断为主,向大数据分析结果为主转变。

8月中旬,天津港爆炸事故之后,危化品车排查成为全民关注焦点。这时情报中心会根据掌握的大量车辆数据,整体分析深圳危化品车辆的违法情况及强制报废情况,给上级领导提供了一份可靠的分析报告,后来媒体公布了一个让公众有些意外的事实:在深圳,危化品车及校车整体运行情况的遵章守法率比普通车要高。

亮点:数据分析成执法决策主要依据

那么,情报中心目前应用领域是那些?所谓的警务“循数管理”新模式具体如何运作?

邓伟军介绍,主要应用是决策、预判和打击。情报中心在掌握大量数据之后,通过整合分析,发现现象和规律,提出关键建议,给到相关部门,由他们组织行动。

情报中心成立伊始找不到借鉴对象,没有成熟模板和经验,只能摸着石头过河,做的时候才知道到底哪些数据适用。整个情报中心工作“选题”一般源自上级安排或社会反馈。整个流程包括“发现分析,个案查处,综合建议”。

除了人工线索,还有些系统监测出来的,情报中心通过大数据监测到哪一类交通违法行为势头上升,就研究规律,研判预估,对个案提出建议,转给民警查处,同时对一些行业或类似问题,会组织约谈,给出建议。

“我们是决策参谋者,全局信息都可以分析,不仅对高层提供决策参考,也为各部门数据支撑。”邓伟军说,情报中心与指挥体系是背靠背的,情报中心是大脑,不去执法,而是指挥手和脚怎么动。

“感觉一般靠不住,需要数据支撑。”邓伟军介绍,深圳有320多万辆机动车,如何迅速掌握危化品车、小车、临牌车、套牌车(尤其是教练车)、强制报废车的使用情况?

任何交警不能凭个人经验做出准确判断,而大数据可以很快给出答案。情报中心有时接收到需要对某类车辆分析的要求后,会提供一份数据分析报告,给各个大队查处行动提供决策参考,抓住重点和方向。

邓伟军举例,这样也改变传统交警设卡查车做法。交警传统路边设卡查车,好似守株待兔,有车路过卡口就查,没过就查不到。现在则是精准打击,什么车违法就会被锁定其活动范围、时间,打击成功率更高。深圳警力严重不足全国闻名,情报中心也因此推动交警警队勤务调整,使得更多警力投入到重点、难点工作上。

数据管理效果不错。这几个月,深圳交警采用大数据统计分析并曝光了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的113名被处以终身禁驾的人员情况、泥头车遮挡车牌企业情况、全市重点车辆违法和未年检情况、深圳全市十大最容易交通违规路段。

而且,经过大数据整合分析,交警分析违法车辆的行进路线及时间节点,“守株待兔”将其查处。假中巴车、遮挡号牌泥头车、危化品车等相继被查。

难点:公共数据部门开放内外交困

大数据对城市管理的提升有三方面蓝图:一是数据整合,把跨行业、跨部门的分散的数据集中起来;二是数据挖掘,通过数据分析获得决策信息;三是根据数据分析变成可操作的行动,以指导决策。

邓伟军介绍,情报中心数据应用需要保证数据库库存大,也要保证数据分析反应速度快,“应用技术不是问题,数据采集才是问题”。

“现在的一大难题,是政府部门内部存在‘数据烟囱’现象。”邓伟军解释,部门或系统内数据采集后只是内部上下使用,不会与外界共享,没有横向联通,造成数据暂时“休眠”。

情报中心的初衷是拟将交警部门内部、公安内部乃至各个部门的交通管理数据整合,进行存储、计算和分析,“现在我们像海绵一样,对数据是多多益善。”邓伟军称。

但这样的难题也摆在面前。深圳市人大代表杨勤分析,大多是因部门利益和懒政思想,担心数据开放会惹麻烦,拿在自己手里更放心,“缺乏共享精神”。

而且,政府公共数据开放在公开和保密这对矛盾上交织多年,密与非密界限模糊,并没有在《保密法》《政府信息公开条例》等法律法规上明确规定。

深圳社保、规土、环保、水务、教育、法院等部门中,除了法院建立的鹰眼查控网有大数据应用的初步形态,其他部门仅建立传统的信息中心,至于运用大数据转变决策管理模式,开放部门公共数据等,这些部门都没有出现。

搭建数据库平台之后,另一个难点是如何比对提取核心数据。

因各部门数据分布呈烟囱式,各个业务部门数据不会关联,交警情报中心搭建平台让数据两两碰撞,结合比对,就好像分子化学反应后产生新的东西。

“关键是一堆数据摆在你面前,如何找出关联点。”邓伟军称,情报中心不需要技术大咖,而需要逻辑思维强者,有的人一眼可以看出海量数据的内在联系,成为数据化学反应的催化剂。

记者从深圳交警情报中心了解到,今年开始,深圳公安将情报分析定为一种警务技能,就像驾驶技能一样,已对一批警务人员进行情报分析、数据研判能力的专题培训,并且建立市局、区或支队、大队或派出所等三级情报中心。

未来:“你的沙子,别人的金子”

数据应用到一定程度,就会发现数据库库存不足,打通数据“烟囱”就成为一种必然要求。记者观察发现,这半年,交警已迈出公共数据开放共享的步子。

前段时间,深圳交警先后与芝麻信用及前海征信合作,建立深圳交通违法行为人征信系统。据了解,深圳交警已经与高德地图,支付宝、微信等开展了合作,在道路交通治理、交通违法罚款网络支付等方面,实现部分公共数据共享。

“未来,情报中心希望把数据应用得更成熟一点,并且不断开放部门数据,引入更多社会资源,来一起把交通做得更好。”邓伟军称。

国庆节前,深圳交警在其官网公开了全市3000多个红绿灯的配置情况,呼吁市民献策,优化信号配时。

杨勤认为,以前信号灯配时等信息都是公共管理部门的隐私,因为配置不良曾导致多次交通事故,媒体、人大乃至交警内部人士等多次呼吁信号配时公开、改进,但是效果一直不明显。现在深圳交警首次在自己官网上晒出来,市民可以直接查询,对家门口或上班附近的信号灯发表意见,有合适建议交警做出改正。

公共数据广开门户,才能吸引有兴趣和能力的企业参与社会治理和服务。但数据开放也要注意数据安全,一方面需要更多信息脱敏,另一方面要保障公共稳定。这样也给深圳主管部门带来勇气和智慧的挑战,如何在国家保密法及信息公开条例等现有法律法规机制前提下,尽快拓宽非涉密公共数据的开放共享领域。

相对而言,现在更重要的是公共数据开放。深圳市交警局副局长徐炜接受采访时表示,交警将继续持开放合作、共享共治理念,不光是征信系统,今后还会将更多公共数据将进一步开放、共享,给更多企业使用。

“(政府部门把公共数据)以前当做自家东西,看得很严,但现在可以开放了。现在社会管理就靠开放,靠合作,要让数据更跑起来,提升社会价值。这个数据有可能在你那里就是一个沙子,在别人那里就是一块金子。”

企业会否利用公共数据盈利?这不必担忧。

交警的思路是不会让一家公司独家垄断数据,而是无门槛地开放给所有符合条件的社会主体,包括个人、企业及公益机构,而企业的附加劳动价值决定企业社会利润大小。

观察眼

深圳离大数据

开放平台有多远?

在这次采访中,邓伟军警官向我隆重推荐一本书,涂子沛的《大数据》,他说交警局同事受这本书的影响很大。

《大数据》讲述了美国纽约街头警察运用大数据开创治安奇迹的故事,成为邓伟军津津乐道的重点,他希望大数据推动深圳警务改革。

早在2011年1月,深圳首次提出部署“织网工程”,社工委牵头负责。今年1月“织网工程”并网运行。“织网工程”以公共信息资源库、综合信息采集系统、社会管理工作网、社区家园网、决策分析支持系统为核心构架,可以更有效率地为个人、法人提供部分公共服务。

遗憾的是,织网工程的公共数据向内不向外,公众无法完整享受一手原始数据。

实际上,深圳已经具备建立开放政府数据平台的条件。记者发现,“织网工程”使得多个公共数据库“烟囱”贯通,而且培养了一批深圳本地的大数据人才、企业及科研机构,加之深圳本身改革开放精神土壤。

因此,深圳政府可以尝试成立一个首席信息官之类的统筹性质岗位,聘请科技界大数据专家坐镇,负责统筹推动政府公共数据开放透明工作,目标是建立一个数据库存量大、反应速度快的平台,方便公民及企业查阅各项信息,并以相关配套法规制度推动各个部门公开数据。

平台一旦成熟,将不仅仅推动社会征信系统建设,可以想象将在教育、交通、医疗等各个领域深深惠及大众。

要推动这一工作,政府将面临政策法规、组织管理、数据管理、平台开发等多个层面的考验,需要智慧和勇气。

当然,建好数据平台是第一步,更大的问题是应用需求和思路的发掘和提取。深圳交警情报中心只是一个市级管理部门,需要多个部门加入进来,其打通“数据烟囱”的工作给出一个启示:政府应该培养和引入更多大数据人才,尊重和鼓励体制内外的开放、共享理念和精神。

关注微信公众号,获取最新信息小编微信(zqykj0811),加入微信群与悟空团队的数据分析师一起交流

返回新闻活动列表